社院人物·孫曉村與中央社會主義學院


編者按:2020年1月9日,《團結報·文史周刊》刊登了中央社院原黨組成員、副院長蔡福金與中央社院教授吳乃華的《孫曉村與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一文,記述了孫曉村院長與社院之間的感人故事?,F全文轉發(fā),以饗讀者。


孫曉村(1906~1992)浙江余杭人。1949 年參加民建,歷任民建全國會務推進委員會委員、常委,民建總會委員會常委,民建第一屆中央委員會常委,第二屆中央委員會常委、秘書長,第三屆中央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四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執(zhí)行局主任,第四、五屆中央咨議委員會主任。

1949 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新中國成立后,歷任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委員、財經計劃局副局長、北京農業(yè)大學校長、中國銀行常務董事、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董事。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院長。全國工商聯(lián)第三屆執(zhí)委,第四、五屆常委。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四、五、六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第七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

1983 年至 1991 年,民建中央副主席、著名愛國民主人士、農村經濟學家孫曉村主持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工作,并于 1984年起擔任院長。在這九年時間里,孫曉村對民主黨派和統(tǒng)戰(zhàn)干部的教育培訓工作,作出了卓越貢獻。


1.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1983 年,孫曉村主持中央社院工作后,把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作為工作指導方針。一方面他要求學院工作人員在各項工作中切實注意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一方面每期班開學、結業(yè)典禮,他都親臨講話或做書面發(fā)言,結合自身在新舊社會的經歷和多年的工作體會,要求學員們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進行自我教育,忠誠于社會主義事業(yè),堅定不移地同中國共產黨長期合作。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發(fā)展時期。孫曉村認為,對于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來說,進行政治培訓是十分必要的。第一,在新形勢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對于民主黨派成員來說,如何更好地認識形勢,發(fā)揮作用,迫切需要重新學習。第二,隨著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深入發(fā)展,統(tǒng)戰(zhàn)對象的范圍擴大了,各方面成員更多了。因此,組織和幫助他們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新形勢下開展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第三,新時期以來,各民主黨派都換屆建立了新組織,也吸收了新成員,增加了新干部,在統(tǒng)戰(zhàn)系統(tǒng)和民主黨派新老交替的時期,為了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經驗,迫切需要加強對這部分人的培訓工作。第四,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根本目標是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建設。

孫曉村提出,作為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聯(lián)合黨校,社會主義學院有自己的特殊性質,應該辦出特色。他強調,社會主義學院一方面要堅定不移地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另一方面,在辦學和建設的一些重大問題上,要多與民主黨派協(xié)商,多通報情況,多聽取意見。在他的建議和主持下,社院形成了每年年終召開各民主黨派中央負責人聯(lián)席會議的制度,向各民主黨派中央負責同志匯報社院辦學情況,聽取意見,改進工作。


2. “一個中心,三個服務”


中央社院復校以后,孫曉村和其他領導經過調查研究,集思廣益,提出了“一個中心,三個服務”的工作指導思想:即以教學為中心,為教學服務,為學員服務,為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服務。孫曉村說: “要告訴我們社院全體同志,一定要牢固樹立以教學為中心和做好‘三個服務’的思想,這個口號叫響了,在大家的頭腦里扎實了,我們社院的全體同志就會緊密地團結在一起,一門心思撲到教學工作中去,完成黨交給我們的任務?!?br>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孫曉村就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的建設和發(fā)展問題,在全國政協(xié)六屆五次會議上作了專題發(fā)言。他全面說明了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的歷史、現狀、當前任務和長遠規(guī)劃,闡明了新時期統(tǒng)戰(zhàn)工作對辦好社院的要求,熱切希望有關部門加強對社院工作的領導,幫助社院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他不顧年邁體弱,親自過問教學工作,從租借教室、教師隊伍建設、擬定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到學員的學習條件、學習輔導等等,都傾注了大量心血。遇到困難,他總是千方百計想辦法加以克服,率先垂范, “這事由我辦”,成了他的口頭禪。

他強調,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基本理論為主課,緊密結合形勢任務進行教學。主要設置三類課程:一是馬列主義基本理論及形勢任務教育課;二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基本原理和統(tǒng)戰(zhàn)工作實踐教育課;三是民主黨派史和黨派工作研討課。孫曉村十分尊重教師,為了請到高水平的兼職教師,有時他甚至親自前去邀請。為了提高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和對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了解,孫曉村主張教師要定期進修,利用假期到各地去,向地方社院的同志學習,搞調查研究,并聽取已結業(yè)返回崗位的學員的意見,了解地方同志的反映,以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3. 大公無私 廉潔奉公


孫曉村 1979 至 1987 年擔任第三、四屆民建中央副主席,1984 年起擔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院長,1988 年擔任全國政協(xié)第七屆委員會副主席。他的職務和地位很高,名望也很高,但他嚴于律己、艱苦樸素、廉潔自律的高尚品德卻始終未變。

1983年,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復辦后,建設新校舍的任務十分緊迫和艱巨,困難很多。孫曉村以獻身統(tǒng)一戰(zhàn)線教育事業(yè)的精神,千方百計想辦法克服困難。校舍基建的重要事項,他總是親自過問,研究解決。他經常帶病親臨工地,檢查工程進展情況。孫曉村對新校舍的配套建設想得十分周到。他說,社院的學員層次高、年紀比較大,新校舍的建設一定要適合這個特點。設計方案由他親自審定,他要求主樓、教學樓、圖書館、學員宿舍、禮堂、食堂等建筑之間必須要有走廊相通,使學員在校學習、生活感到很方便。1988年,當社院基建遇到經費不足的困難時,他親自給中央有關領導寫信,反映情況,使經費問題很快得到解決。1990 年,新校舍建設又遇到了水、電、氣供應的具體困難,孫曉村再次給中央和北京市有關領導寫信,很快解決了問題。孫曉村一心為了中央社院的建設,甚至在住院作胃平滑肌瘤切除手術期間,仍惦記社院新校舍建設,多次打電話詢問工程進展情況和遇到的問題,委托其他領導找有關方面幫助解決。

孫曉村從不計較個人的生活待遇,不搞特殊。他是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的院長,社院的同志看他的住房實在太小,幾次要給他調到比較寬敞的房子,他都婉言謝絕。根據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的職務,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他可以住“四副兩高”的房子,而他一直住在民建中央的普通職工宿舍。他說: “我們老兩口住在這里很好,沒有必要再調房子?!睂O曉村辦公室的地板漆剝落了,社院的同志要給鋪地毯,被他堅決拒絕。他說:“社院的錢要用在教學上。”過年過節(jié),學校送去的副食品也被他謝絕,他總是要求把他這份副食品送給更需要的同志。在北京大多數百姓家庭已經看上彩電的時候,孫曉村家里仍然使用一臺 12英寸的黑白電視。他家里的家具也是用了幾十年的一些舊家具。

為了照顧孫曉村和他的夫人的飲食,學院按規(guī)定派去一位炊事員為他們做飯,但他卻把炊事員派到食堂工作,而他們仍然天天堅持到職工食堂排隊買飯。孫曉村夫婦身邊無子女,唯一的女兒遠在浙江。學院考慮到他年事已高,身邊需要有人照顧,想把他的女兒調到北京工作,統(tǒng)戰(zhàn)部領導也同意,并要求盡快解決。但幾次與他商量,都被他婉言謝絕。他認為女兒是黨培養(yǎng)多年的知識分子,應該盡力發(fā)揮自己的作用,不應因為照顧父母而耽誤工作。

孫曉村一心撲在社會主義學院的事業(yè)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直到 1991年 5月病故。他生前囑咐,后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開追悼會,遺體捐獻給醫(yī)院供醫(yī)學研究之用。他幾十年如一日,位高不自居,名重不自恃,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克勤克儉,廉潔奉公。

(作者分別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原黨組成員、中華文化學院原副院長,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